鳳凰鳴矣,于彼高岡。
梧桐生矣,于彼朝陽。
菶菶萋萋,雍雍喈喈。
良禽擇木而棲,鳳非梧桐不落。
PART 1 背景
華中科技大學梧桐語問學中心坐落于喻家山腳下,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南側,總建筑面積11369㎡,由13棟蘇式建筑群構成。
項目所在區域是華科最老的建筑片區之一,由于建筑年代久遠,部分功能老化,墻體出現破損。現狀植物多為香樟、梧桐等高大喬木,植被長勢較為雜亂。高大喬木長勢過于旺盛,造成林下空間光線幽暗,嚴重影響建筑采光。特別是在冬季,由于常綠喬木的遮擋,建筑采光嚴重不足,且林下空間較為潮濕,容易滋生蚊蟲病菌,影響建筑使用品質。
▲改造前植被情況
▲改造前植被情況
▲改造前植被情況
隨著校園的發展,學術交流、文化建設的升級,校方決定對老舊建筑進行改造,打造一個集會議接待、師生學術交流、學術研討、校園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學術交流中心,為學校師生提供舒適的學術探討空間,創造活躍的學術氛圍。梧桐語問學中心應運而生。項目業態包括學術報告廳、書苑、咖啡廳、健身中心、藝術餐廳、會議室等功能,極大的滿足了師生學術交流及日常休閑等功能。
PART 2 設計策略
景觀設計師在對基址的現狀進行分析后,提出了開放性、通透性、藝術性三大設計原則。
開放性:作為校園內師生學術交流、學術研討的場所,將場地內多條道路與周邊道路直接相連,增強場地開放性與可達性,增加場地的使用效率。
通透性:對場地內植物進行減法處理,對雜亂樹木進行清理,通過合理的空間規劃,讓植物為場地留出更多陽光,讓空間更加通透疏朗、開合有致。同時采用淺白色系鋪裝,提升場地明亮度。
藝術性:在整體理工科院校的環境中,增設一部分人文藝術類的設計,使其讓整個校園環境多一些人文空間,多一些具有沉淀和想像力的校園環境。
PART 3 設計方案
場地南北方向有近2m的高差,設計通過大臺階的設計,將高差化解為開放性休閑平臺,臺階上設置長條座椅。通過大臺階的設置,可以將場地轉化為戶外劇場,供舉辦小型活動時使用。平臺上設計弧形交流座椅及水景,增加校園交流氛圍。
在植物設計策略方面,主要進行減法設計,去除一些雜亂的植物,保證場地的采光量,同時在一些區域又要保證林蔭區。植物搭配主要以現狀的高大喬木及低矮地被為主,既保證采光量,又滿足適量的庇蔭空間,同時保證視線的通透性。
建筑組團之間設計了一些尺度宜人的小型交流空間,通過條凳及平臺的設置,為師生提供親切的交流氛圍。在材質方面,主要選擇毛石、耐候鋼板、石籠、青石板等材料,突出學術樸實踏實的氣質。青草從青石板間的縫隙中長出,突顯出一種自然樸實的氣息。
鏡面水景的設計為場地帶來靜謐的美感,簡約的不銹鋼板水景,干練而犀利。周圍的景色倒影在水景中,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寧靜而美好。
PART 4 設計細節
在細節設計方面,通過使用質樸的材料反映學術踏實質樸的氣質。毛石與耐候鋼的搭配、青石板縫中生長的青草、鋼板上鏤空的梧桐樹葉圖案、鑲嵌在地面鋪裝上的梧桐葉子,都讓項目顯得樸實而珍貴,這正是我們在設計中想要表達的思想:靜謐而樸實,讓思想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根發芽!
下一篇: 武漢大學校門廣場